萧袍鲁墓志:契丹文字研究的珍贵资料

本报记者朱忠鹤文并摄国宝碑刻辽宁珍藏萧袍鲁是辽朝晚期的一位重臣,曾任辽朝北府宰相。萧袍鲁墓中出土一合珍贵的墓志,由汉字和契丹文写成,墓志上信息填补了《辽史》记载空白。法库发掘辽朝重臣墓葬58年前,在沈阳市法库县柏家沟乡前山村,有人发现了辽朝北府宰相萧袍鲁的墓葬。

2023-09-18

2.5万跑友参加“沈马” 白丽打破尘封8年纪录

本报记者李翔9月17日,2023沈阳马拉松鸣枪开跑,2.5万名跑友汇聚沈城,共享这场马拉松“盛宴”。最终,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梅拉库以2小时13分31秒的成绩获得男子全程冠军,辽宁籍选手白丽以2小时31分50秒获得女子全程冠军。

2023-09-18

全国冲浪好手逐浪沈阳丁香湖

本报讯记者李翔报道经过两天激烈角逐,2023年全国电动冲浪板联赛沈阳丁香湖站9月17日闭幕。本次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辽宁省体育局、沈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沈阳市体育局、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政府承办。

2023-09-18

他们如暗夜里的星辰高悬于北方

本报记者张晓丽提要九一八事变后,曾经诞生过一支年轻的作家队伍,他们挟着北国风雪的身影,背负深受亡国之痛的3000万东北同胞的悲愤与控诉,开始创作抗日作品。他们以恢宏刚劲的气势闯上文坛,被后来的研究者称为“东北作家群”。

2023-09-18

那个八月,那个乡村,那个战士

本报记者张颖提要《八月的乡村》是一部悲愤激烈的抗日题材小说,代表着三千万民众的抗日呐喊。小说的视角集中于一个东北的乡村,描写了一支人民革命军在艰苦环境下的斗争过程。萧军说,他写这本书是呼应抗战的需要,告诉人们中华民族不会灭亡。

2023-09-18

一个不屈的灵魂

本报记者张颖八月的乡村是燥热的,“正午太阳,火一样燃烧在人们头顶”,脑中回想着《八月的乡村》里的场景,记者前往凌海市沈家台镇的下碾盘沟村,那是《八月的乡村》作者萧军的出生地。村前一条一里宽的大河床,是小凌河一条不知名的支流,村里人称之为“河套”。

2023-09-18

一生离不开的科尔沁旗草原

本报记者张颖提要“忧郁”是他的性格特征之一,也代表着他的文字性格。“忧郁”的性格,既与他的身世、个人经历有关,也离不开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他亲历家族在历史车轮下跌宕起伏之变,目睹了科尔沁旗大草原上农民的悲愤情仇,写出了以九一八事变为历史背景的东北农村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及东北民众的斗争与反抗。

2023-09-18

火红的歌终于战胜了白色的水

本报记者赵雪提要2014年,电影《黄金时代》上映。除了讲述作家萧红曲折的人生故事,也呈现出一群热血飞扬的文学青年的样貌,其中就有罗烽和白朗。在东北作家群中,罗烽、白朗有自己独特的光芒。烈焰般的革命旅程、悲怆的创作旋律、相知相守的爱情,这些构成了这对烽火中的伉俪绚丽多彩又多灾多难的一生。

2023-09-18

罗烽、白朗与萧军、萧红的友谊

本报记者赵雪罗烽、白朗与萧红、萧军的友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初的哈尔滨。1932年哈尔滨发大水,萧红逃出旅馆找到了萧军。而当时,罗烽正是中共北满省委候补委员和哈尔滨东区宣传委员,和西区宣委金剑啸一起负责领导北满文艺运动。当时在罗烽周围活跃着一大批左翼文学青年。

2023-09-18

在严冷的寒夜点燃一颗火种

本报记者张颖提要马加,原名白永丰,1910年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弓匠堡子村(今新民市兴隆镇弓匠堡子村)。1928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平民日报》上发表处女作《秋之歌》。1931年9月初流亡北平。

2023-09-18
第872页/共7649页 首页 上页 [867] [868] [869]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下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