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东港规模企业开复工率97.1%

7月4日记者获悉,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东港市多措并举深化纾困解难措施落实,全力支持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全市136户规模企业已复工复产132户,开复工率达97.1%,员工返岗率达86%。

“红色边城”厚植双拥沃土 ——辽宁省丹东市运用红色资源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启示录

2021年8月15日,辽宁省丹东市“红色公交”正式投入运营,途经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站、断桥、丹东舰景区等红色教育基地。“红色公交”传播红色文化■吴琼文/图2021年8月15日,辽宁省丹东市“红色公交”正式投入运营,途经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站、断桥、丹东舰景区等红色教育基地。

相守151天 他们为海鸟当“爸妈”

辽宁日报记者王卢莎见到东港市的摄影爱好者姜信和、车勇夫妇,是他们忙碌的背影,背着单反相机,耐心讲述摄影作品里的故事。这其中,最让他们感到骄傲的是一组感人至深的作品《与鸟相守的151天》。热爱摄影的姜信和从1998年开始从事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主要是针对野生动物题材的拍摄。

辽宁省首个虚假诉讼监督 与协作办公室在东港揭牌

记者蔡晓华报道近日,我省首个法院、检察院联合成立的虚假诉讼监督与协作办公室在东港市人民法院揭牌启动。虚假诉讼监督与协作办公室的成立,是“法检”两院积极构建联合惩治和预防虚假诉讼工作新格局,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

丹东东港64.7万亩水稻插秧完毕

6月18日,记者获悉,目前,丹东东港市64.7万亩水稻插秧工作已全部结束,转入田间管理阶段。插秧期间,全市共投入各类水稻插秧机近4000台,其中高速插秧机约1500台,机插秧率近100%。东港是我省水稻主产区之一。水稻插秧期间,正值东港地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部分乡镇插秧机调度困难。

丹东草莓为何红遍全国

十字街镇赤榆村农民正在对棚栽草莓苗进行修剪作业。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蔡晓华摄椅圈镇吴家村农民在大棚里采摘草莓鲜果。圣野浆果合作社社员正在对草莓进行分级称重。辽洽会上,草莓成为丹东市最亮眼的名片。主播在草莓大棚里直播卖货。

丹东为独居、留守老人送温暖

记者蔡晓华报道近日,丹东市振兴区采购2009份米面油奶等爱心物资,通过各街道(镇)陆续分发到独居、空巢、留守等需特殊关爱的老人手里,让特殊群体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自4月末疫情发生以来,振兴区各街道(镇)

丹东退税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面对近期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丹东市税务局持续强化服务和保障措施,做到抗疫不放松、退税不延误,保障留抵退税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4月末以来,丹东市税务系统共办理留抵退税1357户次,累计退税金额达5.75亿元。

丹东市推动商贸流通企业有序复商复市

按照国家、省、市各级防疫工作要求和丹东市防指《关于全市精准分区分级分类防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公告》精神,结合丹东抵边口岸城市疫情特点和地区实际,近日,丹东市商务局出台了《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精准分区分级分类有序复商复市指导意见》,推动全市商贸流通企业有序复商复市。

辽宁省丹东市聚焦实现“五转变” 推动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

丹东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红色的热土,拥有良好的拥军优属传统和双拥工作基础。近年来,丹东市大力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传承“英雄城市”红色基因,适应新时代要求,贯彻“五转变”理念,推进全市双拥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向更新领域拓展。一、“阶段性”向“常态化”转变。
第415页/共429页 首页 上页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下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