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追赃挽损 守护百姓“钱袋子”

本报记者黄岩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200多起,返还群众被骗资金6300余万元,同比分别提高330%和115%。这是省公安厅在日前举行的全省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刑事犯罪案件侦查局局长李彬披露的一组数字。

丹东市振兴区举办社区节

本报讯记者蔡晓华报道丹东市振兴区首届社区节日前启动,社区节以“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为主题,通过“社区展示+表彰先进+经验推介+后期巩固”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振兴区城乡现代社区建设成果和社区工作者风采,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城乡社区建设、社区邻里和谐的良好氛围。

救助丘鹬

近日,营口市公安局老边分局营东新城派出所接到群众求助,在公园发现一只不知名的鸟,疑似受伤。民警赶到现场后,联系了林业局工作人员,经辨认这只鸟为丘鹬,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丘鹬无明显外伤,可能是因为迁徙疲劳或受惊吓导致精神萎靡,失去飞行能力。目前,这只丘鹬已交由动物园代为饲养,待其体力恢复后放飞。

朝阳公布首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黑白名单”

本报讯记者张旭报道日前,朝阳市公布了2023年第一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黑白名单”,认定全市列入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白名单”103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合格名单”90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黑名单”34家。

陈晓东成为我国在北极点海冰力学科考第一人

本报记者吕丽“从我的导师的导师岳前进老师到我的导师季顺迎老师,再到今天的我;从JZ20-2平台到雪龙号,再从雪龙号到雪龙2号,大工力学人用30年时间从渤海辽东湾走到了北极点科考,那一刻的幸福与自豪激荡于胸!

让孩子插上科技的翅膀

本报记者王卢莎“科技强国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插上科技的翅膀,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家潜质,立志长大争做科学家。”在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凤城市东方红小学教师李青松的科教制作项目“黑科技不黑——小学声光电教学辅助教具的研究”获得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三等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海城喇叭戏《墙头记》亮相中国戏曲文化周

本报讯记者吴丹报道10月4日,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落幕。作为辽宁地方戏曲尤其是稀有剧种的代表,鞍山市演艺集团携复排的海城喇叭戏传统剧目《墙头记》《王婆骂鸡》和新编古装剧目《夫妻和》3部作品亮相“戏韵园林·地方园地方戏”板块,为全国戏迷展现了海城喇叭戏的独特风采。

《醒狮》等优秀舞台剧齐聚大连艺术节

本报讯记者吴丹王荣琦报道10月7日,由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23大连艺术节”在大连大剧院开幕。大型舞剧《醒狮》作为开幕大戏,融合了舞蹈、武术与醒狮技艺,为观众展现了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恢宏场面。

我国第一条城市自来水管线建在旅顺

本报记者郭平文并摄国宝碑刻辽宁珍藏作为大连近代发展史上的重要遗物,龙引泉碑一直为史学家所关注和研究。清朝末年,洋务派发起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建设旅顺军港,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城市供水用的自来水管线,拉开了大连近代化建设的帷幕。

极限挖冰20天 “北极小伙”手麻一周

海上航行76天,40多天极昼,一个半月通讯失联,冰上连续采样冻得双手手指麻了一周,这就是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青年教师陈晓东的北极之行。科考船首次抵达北纬90°暨北极点9月27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顺利抵达上海,标志着本次科考任务圆满完成。
第147页/共429页 首页 上页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下页 末页